微纳加工与测试平台是北大深研院大型仪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校内外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平台充分结合北京大学的综合学科优势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打造一流的微纳加工测试平台,支撑新型半导体光电器件、存算一体芯片、后摩尔三维集成、柔性电子系统等前沿领域的研究。平台拥有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微纳加工与测试相关设备仪器70余台(套),原值近亿元,具备“光刻、沉积、刻蚀、退火、仿真、测试”等完备的工艺模块。
负责人:黄德猛
联系电话:18120777528
点击此处查看平台详细介绍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仪器中心成立于2008年,由学校和南山区科技局共同出资筹建的化学基因组学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此后,陆续得到深圳市政府和学校(包括985学科建设)的持续支持。先后购置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如核磁共振波谱仪、高分辨生物质谱仪、高分辨代谢质谱仪、高辉度双波长X-射线单晶衍射仪、多功能酶标仪、圆二色光谱仪、等温滴定量热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制备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多肽合成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超速离心机、多光子扫描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圆二色光谱仪、等温滴定微量热仪、倒置荧光显微镜、正置荧光显微镜、多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等,仪器总值超过6000万。
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为全院的教学科研服务,几乎所有仪器均对校内师生开放,需要使用仪器的师生,在接受培训并通过考核后,即可自行预约和独立使用相关仪器,增强了学生独立使用仪器从事科学研究和分析测试工作的能力,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全院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心在满足对内教学和科研需求的基础上,还积极开展对外测试服务,面向全社会开放,为相关科研单位提供高效、准确的检测分析服务,为深圳市乃至周边区域的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平台负责人:杨果
联系电话:0755-26033179
点击此处查看平台详细介绍(仅限校内网)
实验动物中心是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基础科研公共平台,同时也是南山区动物实验共享服务平台。实验动物中心屏障设施自2013年启动建设以来,累计筹集投入自有资金超过2000万元,争取深圳市政府、区政府支持经费超过460万元,累计投资达2460万元,于2016年底建成,并于2017年5月顺利通过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评审,2022年5月顺利通过许可证延续评审(5年)。
实验动物设施建设参照AAALAC国际标准,建设面积1100 m2,采用全自动控制系统,建立并健全了实验动物使用的设施、设备、管理、培训、质量控制、环境控制、动物福利、工作人员安全防范措施等制度。设施可饲养大小鼠5000笼,已建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动物实验研发平台,配备有科研服务仪器设备总计50台(套)、资产总值逾1000万元,其中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脑立体定位仪、小动物群体暴露系统、小动物麻醉系统、实验动物监测系统(CLAMS)、代谢笼等实验设备为院内外课题组在肿瘤学、心血管学、神经学等生命学科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目前累计服务全市科研机构、医院、高校及企业共34家单位,助力深圳的医药研发领域发展。
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推进实验动物科普事业发展,中心大力发展科普,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普队伍,成功申报多项省、市、区等科普项目,积极配合省、市、区科协参加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深圳科普月等大型科普活动。通过创作科普动画、科普绘本、科普书籍等科普宣传媒介,开展实验动物专题科普及夏令营活动。同时,中心也积极参与各级学会组织建设,目前为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会员单位、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理事单位、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实验动物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粤港澳实验动物共享服务与技术创新联盟创始成员单位、深圳市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委员单位,与兄弟院校共同推进深圳实验动物行业发展。
平台负责人:卓振建
联系电话:0755-26032020
点击此处查看平台详细介绍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2024年,测试中心购置了一批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仪器总值超1000万。目前测试中心拥有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全自动多功能气体吸附仪、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质谱仪、电化学工作站EIS低频、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接触角测量仪等设备,可开展成分分析、结构表征和物性评价等测试,满足多样化的研究需求。
中心为全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在满足内部需求的基础上,会积极开展对外测试服务。中心努力打造高质量的设备开放共享平台,聚焦解决用户在科研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难,以高效优质的测试服务校内外用户,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效益。
平台负责人:肖荫果
联系电话:0755-26038592
点击此处查看平台详细介绍
材料基因与新能源测评中心服务于“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为促进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的标准化,2021年1月测评中心取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证书。除应用行业测试标准外,测评中心还开发了特色的测试方法,如聚焦离子束的三维重构,转靶高功率X射线衍射仪的锂电池原位测试等,为学院科研及外部企事业单位提供了独有的测色测试技术服务。测评中心对外服务超过60家单位,其中80%为科研院校,20%为社会知名企业,支撑约200个科研项目,每年服务次数达到了5000人次以上,总设备机时使用达到了6000小时以上,其中单台设备最大使用机时达到了2300小时。根据近三年的客户服务满意调查表显示,满意度达到了100%。在院校及企业行业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和信用。
平台联系人:何渝宁
联系电话:15342574503
有机光电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该中心是集教学、科研、服务于一体的研究检测中心。中心设有超净间实验室、有机分析室、器件表征室,总实验室面积600多平方,大型仪器30多套,总价值2000多万。
目前中心大型仪器主要有蒸镀仪4套、分子取向特征测量系统、荧光光谱仪、太阳光模拟器、太阳能外量子效率测试仪、半导体分析仪、探针台、偏光显微镜、等离子清洗机、元素分析仪、GC-MS、超高效液湘色谱仪、GPC、差示扫描量热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磷光分光光度计等。
平台负责人:孟鸿
联系电话:0755-26033071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河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以及碳中和等重大战略的实施,2022年2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以期通过优势互补、强强合作建设一流的科技开发、咨询、转化、应用队伍,打造集原始创新、技术革新、市场应用与国家战略决策支持一体化的实验基地与人才高地。
实验室依托中交一公局集团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北京大学的科研创新优势,构建了“研发—生产—销售—应用”全链条的产业化模式,确保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通过这一模式,实验室不仅推动科研创新,让科研技术真正服务于污染治理、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验室重点关注水土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大江大河可持续管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领域,致力于解决新污染物、新环境材料、再生资源、绿色能源、先进环保装备相关的瓶颈问题,积极开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全要素监测、河流全物质通量调控与流域综合治理、节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相关研究,有效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
实验室已建成3000多平方米的科研场地,下设五大研究平台:中国水土环境样品库、中国水土环境大数据库、生态环境全要素监测平台、河流海洋文明研究所、低碳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先后购置了多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环境领域高端精密仪器设备100余台(套),仪器设备总值超6000万元,如三重串联多接收器同位素质谱仪、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高精度水同位素分析仪、多通道温室气体通量在线观测系统、高分辨液质联用仪、高分辨气质联用仪、三重串联四极杆液质联用仪、三重串联四极杆气质联用仪、三重串联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连续流动分析仪、总有机碳/总氮分析仪、元素分析仪、加速溶剂萃取蒸发仪、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火箭蒸发仪等仪器设备。以上先进仪器设备可以支撑实验室开展环境水/气/土壤/岩石样品的碳/氢/氧/氮/硫及金属同位素测试、温室气体监测、水土样品碳/氮/硫含量测试、环境新污染物非靶向筛查、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定性定量、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定性定量、内分泌干扰物(EDCs)定性定量、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定性定量、重金属定性定量等测试项目,满足多样化的研究需求。
为了提高大型科学仪器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施对科研、教学的技术支撑作用,实验室在深研院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还独立建设了“南燕实验室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旨在提升实验室的大型仪器管理效率,为使用实验室大型仪器的师生提供更为符合应用场景的专业服务。
实验室在满足校内教学和科研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测试服务,面向全社会开放,为相关科研单位、企业提供高效、准确的检测分析服务。